2018年,為弘揚中華茶文化,推動茶行業(yè)健康和有序發(fā)展,傳播行業(yè)正能量,河南省茶藝文化交流協會聯合《贏和茶刊》舉辦“贏和-2018中國茶行業(yè)影響力年度評選盛典”,樹行業(yè)標桿,為喜歡喝茶之人挑選優(yōu)質的茶品牌、為愿意學茶之人提供高質量的茶藝培訓機構,為愛茶之人提供參
贏和-2018中國茶行業(yè)影響力年度評選盛典
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茶界影響力茶人
暨2018年度中國影響力領袖茶人
陳永堂

雙陳普洱創(chuàng)始人
陳永堂,東莞市春福潤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法人代表,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“雙陳”普洱品牌創(chuàng)始人,國內普洱茶專業(yè)生態(tài)倉儲創(chuàng)始人,同時兼任東莞市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,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,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鑒賞協會副會長,中國拍賣行業(yè)協會茶葉拍賣評審專家。不斷致力于普洱茶的研究和運營,在行業(yè)內擁有很高的地位和聲譽。

20世紀90年代初,普洱茶遠沒有今日這么普及,僅僅作為一種區(qū)域性的茶品在局部范圍內被飲用。那時年輕的陳永堂便已經對普洱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發(fā)自內心的熱愛,并認為普洱對人們的生活大有裨益。1995年,雙陳普洱品牌創(chuàng)立,作為中國第一家高端成品普洱茶品牌,雙陳的誕生與富有遠見和開拓精神的創(chuàng)始人陳永堂之間密不可分。
“成品普洱”概念提出者
1992年,陳永堂收到朋友送給他的一餅普洱茶,感覺味道很好。喝完后他按照包裝到香港又買了一餅同一年份、同一配方、同一品牌的普洱茶,卻發(fā)現味道大不如前。在多方請教行家之后方知,同一茶品保管方式不同,味道就會有天壤之別。正是這個分別大大激發(fā)了這位愛茶人的好奇心,收藏普洱茶的興趣也油然而生。

通過對普洱茶歷史的了解,以及同身邊喝普洱茶朋友的客觀交流,發(fā)現普洱茶對人們的健康大有裨益,特別是經過時間陳化的“舊茶”保健價值更高。當時,他就提出了“成品普洱茶”的概念,并猜想未來的普洱茶市場應該是以“優(yōu)質成品普洱茶”為飲用主流,因為只有這樣的茶品才能夠真正代表普洱茶的真性,保健價值才更高。 多年后的事實證明,陳永堂當年的猜想是對的。
普洱茶倉儲之路
早期普洱茶基本上都是隨意保存的,當時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是,在一件舊茶里每一筒茶總是中間那一兩片最好喝。這個現象很特別,究其原因發(fā)現,是儲藏環(huán)境不好使普洱茶內質受到破壞影響了口感。
愛茶的陳永堂為這么好的茶因沒有保存好而浪費掉感到可惜。為了找到儲藏普洱茶的合適方法,陳永堂先生在1992年至1994年期間,分別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對普洱茶進行貯藏實驗,它們分別是:空調房貯藏、隨意貯藏、古糧倉式貯藏。

通過貯藏實驗,只有“古糧倉式貯藏”出來的普洱茶“香氣純正、無雜味、口感活潑,茶湯比較濃稠、厚重”。陳永堂總結出“普洱茶不但要原料好,更要通過科學的貯藏,保本色、不受損才能成為優(yōu)質成品普洱茶”。換言之,貯藏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劣決定普洱茶的陳化質量和價值。從此以后,陳永堂便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普洱茶倉儲之路。
文化是可以觸摸的
陳永堂不相信如同風箏般飄在空中的“虛”的東西,在茶文化濫觴的今天,陳永堂選擇做一個實在的商人——提供“接地氣”的服務,讓消費者觸摸文化,花錢花得滿意。茶文化不能是飄在天上的虛無的東西, “接地氣”地去做事,才有實際意義。

任何一個產業(yè)的文化,在沒有轉化成生活里面的價值之前,是不能談價格的。陳永堂說自己永遠明白一句話,有作為才有地位。文化是可以觸摸的,要把文化體現在服務上,讓它能夠感受得到。現在的消費者,需要的是兩個字“體驗”。
“把源于中國幾千年的天地造物——普洱茶,與世界分享,為人們創(chuàng)造健康、高品質的生活”,這不僅是陳永堂的理想,也是所有雙陳人的理想。